2021年,连州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认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农民工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国家统计局连州调查队农民工调查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连州市农民工就业保持稳定,本地从业人数增多,人均收入大幅提升,但仍存部分问题需进一步关注。
一、连州市农民工监测调查总体情况
2021年,连州市农民工监测调查样本共9个调查网点,90户调查样本户,分布在连州镇、龙坪镇、西江镇、保安镇、西岸镇、东陂镇、丰阳镇、三水乡等9个镇(乡)。90户抽样调查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连州期末住户成员数429人,较去年同期增14.7%;期末劳动力297人,较去年同期增加5.3%,此外,2021年期末劳动力人数占住户成员数的69.2%,即家庭人口中将近七成具备劳动能力。
二、农民工就业主要特点
(一)以男性为主
农民工性别以男性为主。2021年连州市男性农民工占比65.6%,较上年同期增加2.6个百分点;女性占比34.4%,较上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受疫情反复的影响,以及受制于家中老人、小孩需要照顾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劳动力暂时不选择就业,致使农民工群体中女性占比偏低。
(二)外出从业主要流向县外省内
数据显示:高达98.4%的农民工外出从业主要流向为广东省内,其中镇(乡)外县内占13.1%,占比相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县外省内占86.9%,占比虽有所下降,但仍是连州农民工外出就业的集中区域。
(三)就业主要分布在二三产业
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监测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连州农民工从事行业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分别占比42.2%和57.1%。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两者合计占从事第二产业农民工人数的92.3%,可见从事传统行业的占了九成有多;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合计占从事第三产业农民工人数的60.0%。
(四)从事服务性职业的比例有所上升
监测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从事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职业的农民工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9.2%。可见服务性行业在吸纳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取得较好成果。
三、农民工就业呈现新趋势
(一)本地非农从业人数增加,收入同步上涨
2021年,连州市农民工监测样本中,本地非农务工人数、本地非农自营人数分别同比增长47.9%、15.8%。本地吸纳就业人数增多主要原因为:一是近年来连州市积极引项目促生产,一批工业园区建成,企业进驻,生产有序,用工人数增加,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本地就业机会;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家庭愈加重视家中老人的健康和小孩的教育,改变了以往男女双方均外出的就业方式,而改为一方外出,另一方返乡照顾家庭,并兼顾从事如季节性采摘农作物、网上生鲜带货等本地灵活就业,从而实现家庭与增收两兼顾。
2021年连州市农民工本地从业收入继续稳步增长。本地非农自营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5702元,同比增长47.7%;本地非农务工农民工人均月工资水平4252元,同比增长22.3%。本地就业收入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为:自2020年疫情突发后,对制造业、建筑业等吸纳本地就业的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导致2020年农民工本地从业收入锐减。而2021年由于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措施更有效有力,企业恢复生产和用工需求,居民消费需求重振,经济社会稳健发展,带动本地非农务工和非农自营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
(二)外出就业人数减少,收入有增有减
2021年,连州市农民工监测样本中,外出务工、外出自营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9.2%、57.1%;收入方面,外出务工农民工人均月工资为5515元,同比下降0.8%,外出自营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9307元,同比增长42.9%。近年来,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改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等经济活动进程的加快,一些从事技术含量低、纯体力劳动职业的农民工势必在外出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收入增长遭遇瓶颈已是不争事实。
四、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
(一)学历文化、职业技能不足限制薪酬提升
从文化技能水平来看,接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农民工仅占9.7%,初、高中学历农民工仍占主流,占比高达85.1%。从劳动职业技能来看,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由于学历文化较低、技能匮乏,导致多数农民工就业渠道较狭窄,就业稳定性不足,就业质量不高,薪酬提升缓慢。
(二)外出求职信息获取不充分
监测数据显示,连州农民工外出方式主要有“亲朋好友介绍”(占比38.7%)及“自发”(占比58.1%)两种,农民获取外出就业信息的渠道来源基本属于自发式、民间式,很少通过政府官方渠道获取充分的就业信息,缺乏有效组织。
(三)劳动维权能力弱
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连州农民工本地非农务工合同签订率为32.9%,外出务工合同签订率为64.5%。由于农民工总体文化水平较低、法制意识薄弱,导致在就业保障中处于劣势地位,外出务工时对于自身合法权益缺乏应有的认识,遇到劳动纠纷时往往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权。
(四)返乡创业面临较多困难
连州农民工监测样本中,本地非农自营以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居多,缺资金、创业环境不好、缺销售渠道、缺有效创业指导、没有好的创业项目等为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部分创业者经营规模小、初始启动资金少且主要靠自筹,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上对国家、省市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了解不足,一旦遇到疫情、滞销等不利因素,则后续生存和发展困难重重。
五、建议
(一)提升农村劳动力学历和技能
提升农村劳动力学历层次、技术技能及文化素质,畅通其发展上升通道是解决农村人才瓶颈的重要途径。应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特点,立足岗位技能和职业发展需要,为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学历继续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有关技能提升的优惠政策,提高受训面,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有效促进农民家庭持续、稳定增收。
(二)强化服务意识,拓宽就业渠道
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就业服务意识、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拓宽农村就业渠道,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以市场为依托,建立相关信息公共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快捷方便的劳务供求关系,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向有需要的农村居民发布各个城市、各个行业用工需求信息,确保农村劳动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三)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维权意识
农民工群体普遍存在法律知识不足、法律意识薄弱、维权能力低下等问题,作为弱势群体,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扎扎实实地开展普法工作,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劳动法》等法律送到农民工和用人单位手中,努力宣传有关劳动就业的法律法规知识,形成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四)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
一是提升政策宣传成效。近年来,政府职能部门在宣传就业惠农政策方面加大了力度,但在调研走访中仍发现很多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出台的促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此有必要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创新宣传方式,既要把好的政策送“上门”,也要把政策要点解读“入心”,真正提高农民工对创业优惠政策的知晓率。
二是完善创业支撑体系。在希望政府给予的支持中,选择贷款、销售服务和生产技术指导是农村创业者的普遍选择,说明这几类问题仍困扰着创业者,创业支撑服务体系仍需加以完善。
三是借力乡村振兴鼓励创业创新。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乡村特色产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农村地区落地开花。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和落实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农民工,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小额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降低申请门槛,简化审批流程,精简证明材料,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和指导等,全方位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绿色通道”和精准服务。